中文  ||  English  ||  Home
Account:  Password:RegisterForgotten password?
 
 
Information Centre
Industry News
Employee Sharing

Email for employers:
 recruit@my-pilots.com

Email for job seekers:
 resume@my-pilots.com

South China hotline:
+86 020 28638012/ 28638016

+86075583980113              

+86 076922029448 

North China hotline:
+86 010 85861485/85862452

East China hotline:
+86 0571 85862906 /85862903

Southwest area hotline:
+86 023 86878917 /86878919
 

Follow Wechat of Unipilots
老子《道德经》中领导用人思想的现代启示
Published:2014-1-22    

     《老子》是记录老子思想的经典,汉、唐后又称《道德经》。《道德经》集中体现老子的思想,可谓“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内容涉及哲学、家教、文学、美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军事等诸多方面,古今往来倍受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成为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笔者认为,从领导学的角度看,《道德经》中还包含着丰富的领导用人方面的内容,我们仔细思考、领会与借鉴《道德经》中老子用人思想中的领导为人之德、领导识人之心、领导用人之能及领导御人之法,并结合现实问题,一定会为当代领导者的领导用人实践提供积极的借鉴和参考。

一、老子《道德经》中优秀的领导用人理念
1、中国古代领导用人思想
中国古代社会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产生和奠基的时代。在此期间,诸子百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各自提出不同的管理主张,其中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的
主要有儒、道、法三家。儒家倡导人本、明德、中庸、修己利人等思想;法家主张依法治国,讲究法、术、势相结合;道家管理心德思想的主要精神是以“道”为中心,讲求“无为而治”,偏重于对管理的规律、方式和艺术的探求。人本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古代学者对人员任用的方法与原则提出很多主张:不縻不疑、能与任宜、材与政合、扬长避短和人员激励,其中人员激励又包括榜样激励、关怀激励、赏罚激励、仪式激励和投险激励。
2、老子《道德经》中优秀的领导用人之道
老子的《道德经》睿智凝练、意蕴广厚,其中的管理思想博大精深,给后人以启迪和智慧。其中所倡导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值得当代领导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很好的借鉴。所以说《道德经》也是一部重要的领导学著作。
 (1)领导用人之道
老子《道德经》开篇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直译为:可言之道,实非恒道;可用之名,难为恒名。如果我们从领导用人的角度去研究理解《道德经》中的这个“道”,就是“领导用人之道”,用现代领导思维也可以重新理解为:真正的领导用人之道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而必须靠领导者自身用心去体会、揣摩。《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对此解释为:“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意思是“道”用语言表达出来,虽然淡薄无味,视之无像,听之无声,但是如果用起来却没有穷尽。
(2)无为与不争
 老子思想的“无为”与“不争”一直为人们所熟知和推崇,但也为部分人所曲解。一谈及“无为”与“不争”就由此产生消极避事的思想,然而事实上的“无为”与“不争”,老子的意思是要人们尊重自然、尊重物性,按照自然发展变化规律和法则,因势利导的“为”,而不要妄“为”,更不要强“为”。从而以“无为”的手段而达到“无不为”、“无不治”的目的。同样“不争”也是手段,为的是“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是处世的原则,“不争”是修己的根本。所以作为领导者,就要遵从领导之道,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正确理解和把握老子思想所讲的“无为”与“不争”的观点。

二、老子《道德经》中领导用人思想的现代启示
古今中外,作为领导者的工作,从深层次意义上讲,只有两项:一是决策;二是用人。作为领导决策方案的形成实施和决策目的的实现又依赖于人才,所以,领导用人是一种奇特而高效的领导方法。现代意义上的领导用人,即领导者发现、选拔和任用人才,做好人力资源开发。领导用人能否成功,决定着领导者能否在赢得领导权威方面,真正胜任其领导工作。所以领导用人水平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研究老子《道德经》中领导用人思想的真正意义所在。学习和研究老子《道德经》中领导用人思想,应该重点把握这五方面内容。
(一)领导为人之道
为人之道是领导者研究用人之道的前提。领导者只有先做好自己,才能用好他人。领导为人之道,应该做到:
1、报怨以德
一个优秀领导者,自身必须具备德才兼备,德为首位,以德服人,这正与老子的观点相一致。《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讲:“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大意指:善良的人,我以善良来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来对待他,这样,人人都归于善良了。诚信的人,我信任他;不诚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人人都归于诚信了。在现代组织体系中,作为领导者是下属的中心,只有善待他人、信任下属、报怨以德,才能换取下属对你及其组织的忠诚,激发其责任心。这是领导者及其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有力保障。然而,作为组织中的成员各具特点,在工作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所以各种矛盾和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领导者不能正确对待,就会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所以,领导者应做到宽宏大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报怨以德的宽容态度与下属融洽相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和谐气氛中发展自己、壮大组织,为实现共同组织目标而奋斗。
2、宠辱不惊
每一个领导者,都会面对名利得失的问题,如何对待?表现形式不同、结果不同。《道德经》第十三章讲:“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  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  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思是讲:一个领导者,如果得失名利的心太重,宠辱都心惊,终究不能有什么大作为,只有  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才能“托天下”。老子提倡以无私、忘我来达到“宠辱不惊”,这对现代领导者来讲非常值得回味。领导者只有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
3、无私寡欲
人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并且与人的价值观及社会地位密切相关。人所具有的生存和发展的欲望都是合理的,但人的欲望一旦超出底线无限膨胀,就会损害他人、危害社会。所以应该节欲、克制私欲。特别是领导者地位至上、条件优越,更容易引起私欲的无限膨胀,所以更应该努力克制私欲,尽力做到无私寡欲。
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六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道德经》中讲的这些话应该给现代领导者以启示。同时告诫领导者要无私寡欲,知足知止。可以说“无私寡欲”确实关系到整个领导工作的成败,只有廉洁自律的领导者才堪当重任。作为领导者的威信来源于其公心。克己奉公和无私奉献是领导威信的源泉;而廉洁自律的领导者可以营造良好的人员管理环境、为实施有效的人力管理提供前提保证、促进管理效能的全面提高和组织的良性发展。
4、谦下服人
老子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第六十六章)”老子认为江海能汇聚百川,是因为处在百川之下。这里所说的“善下”、“言下”、“后之”,是启发领导者对下属要在人格上予以尊重,礼贤下士。《道德经》第六十八章讲:“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谈到领导者的权力,应该说来自两个方面,即结构权力与非正式权力。所谓结构权力,即来自于职位的权力,是由上级和组织所赋予的,并由法律制度等明文规定,属于正式的权力。而非正式权力则是指来自于领导者个人的权力,这种权力产生于领导者自身的某些特殊条件,主要包括个人专长和影响。非正式权力用现代语言概括,即领导者人格魅力的影响力。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促使领导者的权力中非正式权力的比重不断加大,所以老子领导思想中“谦下服人”的观点应该引起领导者的深刻反思。
5、认真谨慎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做每一件事都必须认真谨慎。老子曰“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第六十三章)”。提示领导者不能轻视小事,因为大事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正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领导者做事不仅要认真谨慎,而且更要善始善终,所谓“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第六十四章)”。现代领导者做事只有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和求实精神,并且能善始善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所谓为政必先为人,只有会做人,才能更好的谋政。领导者的自身修养和品德至关重要。领导者通过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用高尚的品德去影响下属、树立自己的威信,可以赢得下属的信任和支持,这样才会有上级之间的顺利沟通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和组织目标的成功实现。老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以上修身之法,值得当今领导者去学习和探讨。

(二)领导识人之道
用人必先识人,识人的目的又在于更好的用人。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此言在于提醒领导者识别人才时,不要只看表面、看眼前,而忽视本质、忽视发展、忽视潜力,从而令真正的人才埋没。第八十一章又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进而提醒领导者,那些善于卖弄者未必有真才实学。
识人也是知人,就是能够历史的、全面客观的了解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及时发现和识别人才。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第三十三章) 。” 告诫领导者首先要知人前要知己、要有自知之明。《道德经》第七十一章讲:“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大意是说能知道自己无所知,这是最高明的了;不知道自己无所知,这就是毛病,之所以圣人没有这个毛病。是因为圣人意识到了这个病,所以才没有这个毛病。作为领导者要既能识己、又能识人,从而保证领导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领导用人之道
l、有容乃大
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做到“容”。“容”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经》第十六章讲:“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意思是讲懂得了常道才能容纳一切、无所不包,无所不包才会大公无私,大公无私才能无不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才不会遭受危险。
首先要容人之过。领导者要懂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不要死死抓住下属一时之过,而对其全盘否定。要看到下属的长处,扬长避短,创造机会使其充分发挥优势。
其次要容人之才。对于一个领导而言,容人之才不仅是事业的需要,也反映出领导者的觉悟、胸怀和品格。作为领导者,固然是该组织中职位最高的人,但不一定是才学最高的人。孔子曰:“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工作中要敢于任用比自己强的人,要懂得“智者当借力而行”的道理。要坚决摒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不良风气。个别领导者不愿意用比自己强的人,怕这些“强人”难以驾驭,更有甚者,怕下属超过自己、威胁自己,采用卑劣手段压制别人、抬高自己。实际上领导者自身嫉贤妒能的不正常心理作怪,同时也是自身无能的表现。因此也永远不会成为优秀的领导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有真才实学的人是压不住的,迟早会“锋芒毕露”。
第三要容人之争。领导者如何面对敢于直面发表不同意见,甚至直面与领导争论得面红耳赤的下属。个别领导把这样的下属称为“刺头”,其实不然。优秀的领导者会把这类“刺头”视为有思想又有见解的下属。是忠于事业、忠于组织的主人翁精神的体现。古语讲: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这样下属所提出的意见,只要符合实际、利于工作,必须予以接受并予以鼓励。
2、人尽其才
老子认为:“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第二十七章)”即有道的圣人,能够随时教化人民,使人尽其才,所以才没有遗弃的人;能够处处珍惜万物,使物尽其用,所以没有遗弃的物。现代领导者要善于发掘每个人的潜力,发现各方面具有专长的人才,帮助安排到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的位子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对人才进行合理分配,合理搭配组织,不使人力资源浪费,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时代进步,社会发展,人们的需要已从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上升为自尊和自我实际的需要。这就要求领导者注重人性化管理,要紧紧依靠每个下属,视他们的需要为组织需要,适当调整。打造团队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领导御人之道
所谓领导御人之道,是指驾驭人、管理人的方法,是如何赢得他人的灵魂和心力或身体和精神,使之为组织所用。领导不但要会用人,更要会御人。老子的领导用人思想中,御人思想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1、不言之教
现代组织的良好管理氛围,集中体现在领导者的一举一动和其日常表现在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力及示范作用。老子认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强调“冗言说教,其德见穷,善用道者,常守谦冲(第五章)”。 老子又指出:“美言可以市尊,美言可以加人(第六十二章)”,认为领导者应以身示范,不言多行。优秀的领导者都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他人的。老子讲:“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
对于领导者而言,规章制度必不可少,但一定要适度把握,否则适得其反。老子认为:“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第五十八章)”即政策宽容,人民就自然淳朴;政策严苛,人民就自然狡诈。
作为领导者要以身作则,古人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者自身形象对组织成员会产生的重要影响作用。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较高的领导魅力。领导魅力影响着领导能力的发挥,有助于团结群众、影响下属、增强领导效果。领导者切忌居高临下、目中无人、盛气凌人,更不能片面认为“距离”产生权威,人为设置情感屏障。领导者应始终是工作上的导师、生活上的益友,值得下属依赖和依靠的人。
2、赏罚并用
赏和罚,是领导者调动下属积极性的重要杠杆,是一项重要的领导艺术。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赏与罚是激励的两个极端,赏为正激励,罚为负激励。处罚对于惩戒懒惰、维护纪律非常行之有效。但它却不是非常理想的管理手段。一旦处罚不得当,就会严重挫伤积极性,造成对立情绪。所以老子讲:“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第三十一章)”意思是说兵器武力是不吉祥的东西,如果万不得己要使用它,只求达到目的就行了。老子强调处罚不是御人的好方法,只是在不得已的时候使用它,并要适可而止。如果处罚过重,就会让人感到不公,失去对组织的认同,甚至产生怠工或破坏的情绪;处罚过轻则会让人认识不到错误的严重性,可能导致犯同样的错误。同样,奖励过重也会使下属产生居功自傲,不思进取的情绪;而奖励过轻则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让人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这就是要求领导者做到赏罚要适度、得当。赏罚并用、公正适度,不能询私情,要依制度而行。
3、以柔克刚
以柔克刚就是领导者在工作中面对下属的过激行为,应采取理智和冷静的态度去缓解对立情绪,巧妙坚持原则,从而化解矛盾。
老子出于对人生和自然现象的深刻认识提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六章)” 《道德经》中还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第四十三章)”、“柔弱胜刚强(第三十六章)”。上述观点意在提醒领导者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工作中做到柔顺谦虚,而老子所提倡的柔弱决不是软弱无能,而是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伸展性,正是:“大丈夫能屈能伸。”
老子认为,作为领导者应该像水一样,视之为领导者美德的化身。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水停留的地方都是众人厌恶的低洼之地;水深则藏,含而不露;水利万物而不害万物;水避高趋洼,平衡高低;水冲洗污垢,刷新世界;水能静能动,能急能缓,能柔能刚,能内能外,能升能隐;水冬为雪夏为雨,不违天时。作为优秀的领导者应胸怀若谷,待人宽容;处世仁慈,利人利己;言行一致,以诚信为本;清正廉洁,治理有方;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审时度势,伺机而动。总之要求领导者要以有原则、机智的“柔”去克制无原则的粗暴的“刚”。
御人之事,不可拘于成见,不可拘于陈规。御人之道在于御心,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兵法讲“攻心为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领导御人、御心为上。老子《道德经》中提出的御人之道,值得领导者深入学习和领会。


老子《道德经》产生于两千多年以前,其时代背景和适用条件与现在截然不同,其历史局限性也是无法避免的。当代领导者在学习研究《道德经》中的领导思想,切忌单纯寻求其用人法则,而重要的是掌握其中的精神实质,有所悟“道”,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方法,深入学习、认真研究、联系实际、融会贯通,从而不断提高领导者的工作水平。

Previous:清代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Next: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总经理兼董事长琼斯深知,作为一个企业…   Back

粤ICP备案05139892号 Powered by:Newtemper